栏目分类
线粒体置换技术:改变后代命运的科学突破
发布日期:2024-12-21 18:28    点击次数:168

比弗顿,俄勒冈州-对大多数人而言,“线粒体”只是一个隐约熟悉的词语,是高中生物课上测试题的一部分。但是,对舒凯拉特·米塔利波夫博士来说,这种存在于人体每个细胞中的神秘能量生产者足以让他为之着迷一生。

米塔利波夫博士在自己位于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简朴办公室里说,大多数美国人都无法正确发出他的全名,他的口音听上去像是詹姆斯·邦德电影中的反派。52岁的他因为改进了世界上最小型的一种手术而撼动了遗传学界,那就是把人类卵子的细胞核剥离出来,放进另一枚卵子中。这名出生在前苏联的科学家已因此触怒了生物伦理学家,并受到联邦监管机构的调查。

这个过程是为了帮助女性怀上不会遗传自身细胞线粒体基因缺陷的孩子。这种突变相当罕见,但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包括神经损伤、心力衰竭和失明。美国新生儿中患有遗传性线粒体疾病的比例大约为4000:1;现在这类疾病还无法治愈,几乎没有患者能活到成年。

线粒体有自己的基因组,只遗传自母亲一方,携带线粒体突变的女性自然极不愿意把它们遗传给自己的孩子。米塔利波夫博士的这种操作,能够把这些女性卵子的核取出,再放入捐献者已经去核的卵子中,而后怀孕。有缺陷的线粒体漂在卵核外的细胞质中,会被排除在外。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道格拉斯·C·华莱士说,“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他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天才。”

一些人对官员们说,这项技术可能会把新的基因突变引入人类基因库。另外一些人则警告称,该技术日后可能会被用于一些在道德上模棱两可的领域,基因与社会中心执行董事玛茜·达诺夫斯基说,也许,它会被用于“制造带有特定性格特征的孩子”。

米塔利波夫博士对这些警告不屑一顾。他指出,线粒体DNA只由37个基因组成,和人体特征毫无关系,此类编码存于细胞核内。

2008年,在一间黑暗闷热的实验室里取得了成功。2009年4月24日,两只置换了线粒体的恒河猴出生了。之后,他对这项技术做出了一些调整,把它复制到了人类卵子的置换中。由于联邦法规禁止进行基因控制,这些卵子未获准继续长大成熟。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这项技术的发展。在英国,政府已经公布了一份规章草案,用于管理人体临床试验。而在美国,米塔利波夫博士正试图说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召集的专家小组相信,这项技术已经做好进行人体试验的准备了。

基因中心的达诺夫斯基表示,目前的目标,即线粒体置换,范围可能非常狭窄,但米塔利波夫博士的基因技术可能产生更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科学家们和各国政府“争相改进后代”。

卵子博士线粒体基因米塔利波夫发布于:陕西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Powered by 足球盘口哪些是小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